中外模具五大差异 珠三角模具国际竞争力弱
2010-07-12
    近几年,我国模具业发展迅速,但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模具网CEO、国际模具及塑料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分析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低档模具过剩,高档模具却供不应求,甚至必须依赖进口。罗百辉进一步指出,珠三角地区五金模具出口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模具出口仍处于被动,处于劣势,珠三角模具国际竞争力的有待提高。

    中外模具存在五大差异

     罗百辉认为,模具企业必须找准自己的弱点,中国模具行业与国外同行存在五大差异。

    1、原材料问题

     受售价限制,国产模具多采用2Cr13和3Cr13作精密热处理,而国外则采用专用模具材料DINI、2316,其综合机械性能,耐磨、耐腐蚀性能及抛光亮度均明显优于国产材料。这从根本上影响了国产模具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寿命。

    2、制造工艺水平

     国内模具生产厂家,工艺条件参差不齐,差距很大。不少厂家由于设备不配套很多工作依赖手工完成,严重影响了精度和质量。

   3、模具设计体系

     国内一些生产厂家虽然也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AM),但依旧停留在引进、消化和吸收阶段,难以形成具有成熟的理论指导和设计体系。因此,规范模具设计软件系统的开发是当务之急。

    4、调试水平

     模具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工装,生产出合格制品才是最终目的。因此,模具的质量、性能依赖试模结果检验。国内模具厂因交货期短,试模设备局限,往往把质量检验工作放在用户处试模,易给用户造成大量的损失和浪费。而且由于修模受时间,场地限制,往往难以调试出最佳状态。而国外一些发展较好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的试模场所和设备,可以模拟用户的工作条件试模,所以能在最短的时限达到很好的效果。

    5、配套体系

     我国模具生产企业习惯埋头搞生产科研,而忽视了与其他设备供应商、原料供应商合作。无形中使用户走了许多弯路。我们的模具厂必须和其他厂家及各大科研院所共同合作,为用户创造最佳的制品,创造更大的利润,才有希望为自己营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珠三角模具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2010年上半年,模具城产品的出口情况要好于前两年,很多订单纷至沓来,这些订单都是急单、大单,这也许是欧美客户要急于占领国外市场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与模具城近两年的迅速发展壮大是分不开的。2010年是我国模具行业“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珠三角地区模具行业还普遍存在着国内自配率不足、开发能力弱、企业结构不合理、标准化水平和标准件使用覆盖率低、管理落后等问题。目前珠三角模具自产自配比例高达60%~70%,模具商品化率低,即使是专业模具厂,也大多数是“大而全”“小而全”;而在国外,70%以上是商品模具,大多企业是“小而专”“小而精”,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俱佳。

     珠三角地区五金模具出口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模具出口仍处于被动,处于劣势,珠三角模具国际竞争力的有待提高。罗百辉认为,珠三角模具企业要在进出口上争取到主动权,重点在于培养中国自主企业的出口能力,特别是民营企业。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国家为了推进模具业的进步,对部分模具企业实行了税收的优惠政策,也是促使模具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模具竞争国际化的新形势,模具企业应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开展国际交流与技术咨询,选派技术管理骨干出国考察、短期培训,迅速提高他们的技术与科研水平。

      罗百辉指出,珠三角各城市群应以“大珠三角”都市圈的视野,根据本区域的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和产业特征,充分考虑自身定位和产业布局,努力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格局,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上一篇:余模协(2010)6号关于公布2010年国家精模奖评定结果的通知
下一篇:我国模具制造水平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