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隆:用精密理念铸造“精模” 日前,从位于远东工业城的贝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在两年一届的全国模具行业最高奖———“精模奖”评选中,该公司研发设计生产的激光测距仪主体模具、CCTV摄像头前镜筒模具,分获“精模奖”一二等奖。最近4年,该公司累计有4副模具获此殊荣。 在我市模具业人士的印象中,能够在短短几年中,将一个不为人知的企业打造成国内同行业中的“获奖大户”,企业总经理杨炯一定是个制造业奇才,因而对他多了几分遐想。 但颇让人意外的是,对于贝隆和自己的成功要诀,杨炯却轻描淡写地对记者说:“可能是贝隆比较幸运。如果硬要说我们成功的原因,我想应该是我们把精密的理念,渗透到模具研发、设计、生产的每一道技术工艺。”打牢根基跨进贝隆公司模具生产车间,就像进入了国际机床博览会现场,满眼都是国内外著名企业的高端设备。杨炯说,“这里的设备都是国际一流的,因为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接近目标———成为国际顶级的模具设计、制造商。”杨炯规划,企业用十年来打基础。 “只有打牢根基,未来的天地才会更广阔。”杨炯说,这个根基,一是设备,二是人才,三是信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此,杨炯把赚来的90%以上的钱用来添置设备。 近5年来,他耗资2000多万元,从日本、美国、瑞士、德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引进了整套高精尖设备,形成了高技术设备群,其中有瑞士夏米尔精密慢走丝和精密火花机、美国哈挺精密数控车床、日本东洋精密电动注塑机、日本三丰工具显微镜和投影仪、瑞士TESA高度规、德国卡尔蔡司计量级三坐标测量仪等,使模具制造工艺水平达到新的高度,以及同行业难以逾越的精度。 除硬件之外,贝隆公司使用的模架供应商多是世界知名的企业所提供,比如富得巴、龙记金属等;对于生产模具的钢材,他们多选用瑞典一胜百、日本大同等;对于热流道,他们主要跟上海硬壳国际、柳道万和哈斯高等世界著名企业合作;对于塑料,贝隆公司的供货商主要是通用、杜邦、拜耳等国际巨头。所有这些,贝隆的目的只有一个:保证品质。 在硬件不断升级的同时,贝隆公司成立了一个由多名业内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研发中心,学习和运用最先进的模具制造方法。 贝隆公司经常为这批专业技术人员创造条件,让他们跟来自日本、德国、丹麦的模具专家进行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据悉,自贝隆设立中层岗位以来,至今没有一位中层员工流失。 “这除了得益于我们营造的同创造、共分享的企业文化,在更大程度上,在于员工在贝隆的学习机会更多,对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帮助很大。”杨炯这样对记者说。 要做事,先做人。杨炯说,一副模具能决定一个企业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说,模具加工厂也把握着客户的商业秘密和经济命门。为此,贝隆公司为客户制作模具极其重视保密,除了内部员工外,模具是绝对不让外人看到的;即便有人愿意出再高的价钱,贝隆也不为别人“克隆”自己曾经开过的模具。 厚积薄发随着机械手有规律的动作,一个个黑色的小圆圈,有序地从模具里诞生,这种每个只用0.03克塑料做成的小家伙,是手机摄像镜头模组里面的一个压圈,它的直径只有3毫米,厚度才0.4毫米,其精确度达到了0.005毫米!体积只有378立方毫米的手机摄像头模组镜筒,是变焦模组系列产品中一个重要的内部活动部件,而它要像数码相机一样通过调节镜头焦距获得最佳效果,其精度可想而知。 据悉,为了开发这款新产品,贝隆公司把舜宇公司的技术人员邀请到厂里一起攻关,他们为产品精心设计了三套方案,连环境的温度、湿度等细节全都考虑周全,并一举研发成功。 紧随其后,贝隆还在监控摄像头前镜筒模具设计研制方面取得成功,使该公司在光学结构件模具领域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2008年,贝隆公司这种名为“ZOOM光学变焦部件6301A-706壳体模具”及其“6301A-705群筒模具”,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还打破了发达国家在这一行业的垄断局面,当年,这两副模具分别夺得了“精模奖”一二等奖。 到目前,贝隆共为舜宇批量生产手机摄像头模组镜筒和监控摄像头系列模具600多副,满足了客户的量产需求。 杨炯回忆,接到舜宇公司的第一笔订单很不容易。因为作为世界光学产品的“名配角”,舜宇对供货商的选择极其严格,没有可靠的质量和稳定的性能及其在业界良好的口碑,就别想成为舜宇的合作伙伴。 2000年,舜宇对镀膜镜片新上一个工装项目,这个工装项目的核心是夹具,即通过夹具来稳定镜片,以保证镀膜的精确度。当时,这种夹具只有日本等少数国家可以生产,且成本很高。 为了节约生产成本,舜宇计划在国内物色夹具生产企业。后来,舜宇将图纸交给几家知名企业“试试看”,“贝隆”好不容易挤进“试”的队伍。 在当时,杨炯是位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很多人对他能否做好这套夹具持怀疑态度。 抱着背水一战的心态,还坚信“百炼成钢”,杨炯单枪匹马对这套夹具进行全力攻关。每道工序、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丝毫不敢马虎。经过紧张的三个多月,杨炯终于成功了。而让舜宇想不到的是,杨炯居然用仅有的一台手摇铣床研发成功的。 就这样,贝隆接下舜宇的首个订单———400套夹具,到如今,靠精度取胜的贝隆每年有60%左右订单来自舜宇。 杨炯说,在与舜宇合作的过程中,贝隆不但在业务上有了平台,而且在舜宇的培养扶持下,企业和自己从技术、管理、理念等全方位,都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技术魅力在我市,有许多专业模具制造企业,但模具作为产品却很少跨出国门。 “这些企业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但模具的实用性与技术的先进性结合不是很完美。”市模具协会秘书长韩长茂跟记者这样分析模具出口难的成因。 而贝隆公司一直以来非常注重高端模具的研发,注重整套模具的精密制造,特别是技术性和实用性融合在一起后,模具拆除性强,便于日常维修和保养。 2008年,贝隆第一次组织参加上海国际模具展。这也是企业自开办以来,首次在专业会展上展示形象。 没想到,展会过后没多久,一个销售人员没有的贝隆公司,客户接踵而来,先是德国知名模具企业施瓦茨公司慕名登门,要求跟贝隆合作。 当时,杨炯有个理念:就是不赚钱,也要跟这家德国企业合作,因为通过合作,可以向世界一流的模具企业学习,使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自2008年接到施瓦茨的订单时起,贝隆的技术人员参与了德方的每一步设计,随时请教技术难题。“这等于在帮我们啊,这个指导对贝隆发展是无价的。”杨炯说。 如今,这家德国企业在贝隆的订单每年稳定在300万元左右,贝隆也因此成为施瓦茨公司在中国仅有的两家合作企业之一。 2008年展会过后,还有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日本电产公司,先后登门四次跟贝隆接触,日方虽然对贝隆不吝褒奖之词,但就是不下订单。 直到2009年,因其原客户无法满足产量,电产公司把一个小单子抛给贝隆。 这是一个难度系数极高的订单,模具的精度高、壁薄、加工难度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贝隆人硬是把模具做得像艺术品一样,做工精湛,表面光滑。交货后,对方惊讶地说:“这些年与中国企业合作,你们制作的模具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今年前8个月,贝隆公司获得电产公司的订单超过300万元,贝隆也从原来的“替补队员”,一下子晋级为电产公司的“A级供应商”。 丹麦丹佛斯公司是世界自动控制领域知名企业,其在中国三家模具企业的年采购额有2亿元。在这三家中国企业中,贝隆是其中之一。而另外两家,他们的规模至少分别是贝隆的5倍。尽管贝隆公司规模小,但因其制造精良、品质过硬、管理体系完善,所以得到了丹佛斯的赏识,最终成为其稳定的供货商。 市模具协会负责人说,在制造业发达的德国,模具业被视为“关键工业”;在靠制造业崛起的日本,模具业被列为“整个工业基础发展的秘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中国模具制造企业不具备核心竞争力,这些国家的模具连图纸都不会让你瞄一眼。 技术的魅力是无穷的。如今,贝隆公司的回头客占到了总业务的80%至90%。 而很多新业务,也是通过这些老客户介绍的。“做出品牌和口碑,就不愁没饭吃!”杨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