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四中院正式受理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起诉三家外卖平台环境污染责任纠纷一案。诉讼请求判令被告在其订餐界面显著位置设置是否有偿使用一次性餐具等选项,对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明码标价;并判令被告对其已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修复或承担修复费用。
如今,三家平台已经对外表态,称正在积极准备新的环保计划。其实,一次性餐具,即便商家没有额外标价、收费,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而在消费者那边,不管是误以为免费,还是无权选择“0餐具”,或不在意一点“小钱”,负担最终都会体现在环境上。
涉及商品领域的问题,不可忽视经济手段的作用。反思九年限塑不力,很多人将矛头指向“卖塑”,说商店赚了不少,但塑料袋却越来越多。实际上,正因为超市塑料袋价格太低廉,才导致了消费者用量大,然后随意丢弃。如果塑料袋价格卖得高一些,重复使用就会增多。当然,前提是塑料袋质量提高,而不是强制涨价让制造商和超市赚取暴利。
一次性餐具的问题也是相同的道理,只有明确感受到成本问题,消费者才会重新考量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必要性。绿联会诉三大外卖平台,并不是限制外卖平台的发展,而是要求其对一次性餐具明码标价,目的就是通过“成本感”以及选择权,让更多人改变消费习惯。而相关部门也应运用类似思维,提高一次性餐具的生产标准;标准高了,一是利于重复使用,二是价格上涨倒逼公众改变无度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消费习惯。